0

    茎尖培养基本原理 马铃薯茎尖脱毒原理是什么?病毒真的可以培养

    9个月前 | admin | 57次围观

    本文由作者选择之后坚定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在感染病毒的马铃薯植株体内,病毒的分布并不均匀,越靠近分生区的部位病毒的含量越低。这是因为病毒通过维管束和胞间连丝进行传播,在植株分生区内维管束暂未成型,病毒扩散慢,加之植物细胞不断分裂增生,所以病毒含量极少,在分生区的生长点几乎检测不出病毒,因此切取的茎尖愈小愈好,切取的茎尖通过培养基培养、分离、检测无毒后进行扩繁。

    (一)材料选择

    茎尖组织的培养目的是脱掉病毒。而脱毒效果与材料的选择关系很大。马铃薯品种发生病毒性退化,植株间感染病毒轻重、有无,往往差别很大,感染病毒重的常常是病毒复合侵染,如有的被病毒和Y病毒侵染或3~4种病毒侵染。感染病毒轻的可能被1种病毒侵染,还有的接近于健康的植株。所以在选择脱毒材料时,除应选取具有该品种典型性状的植株外,还要选取植株中病症最轻的或健康的植株。

    茎尖培养过程_茎尖培养基本原理_茎尖培养的类型及其特点

    选取的这些植株作茎尖培养时,可直接切取植株上的分枝或腋芽进行茎尖剥离培养,也可取这些植株的块茎,待块茎发芽后剥取芽的生长点(生长锥)进行培养。不论取材健康程度如何,都应在取用前进行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及各种病毒检测,以便决定取舍及对病毒的全面掌握。在病毒检测时有的品种在种植过程中因感病毒机会少,或种植时间短,可能有的植株无病毒,仍保持健康状态,经检测后确定无病毒,即可作为无病毒株系扩大繁殖,免去脱毒之劳。

    (二)病毒检测

    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品种,或多或少有被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侵染的可能。作为茎尖培养的材料,首先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纺锤块茎类病毒进行检测,发现有此病毒存在,应坚决淘汰。因为茎尖脱毒一般不能脱去此种病毒。只有在无纺锤块茎类病毒时,才对其他病毒检测。可用血清法、电镜法、生物指示植物等方法,检测材料带病毒种类,进行登记编号,培养后再进行检测。剥取茎尖是在无菌室内超净工作台上进行的。

    茎尖培养基本原理_茎尖培养过程_茎尖培养的类型及其特点

    为了防止杂菌感染,应对无菌室消毒。用5%的石炭酸水喷雾消毒,并用紫外线灯照射0.5h以上。关灯20min后工作人员方可入室(开关应设在无菌室外),以防影响人身健康。超净工作台应事先打开,0.5h后工作。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前,应将手表、手镯、戒指、项链等放在室外,换上消毒工作服、鞋、帽和口罩。把手和手腕用肥皂洗净后才能进入无菌室,并用74%的酒精棉球擦拭手和工作台的各种用具,而后开始工作。

    茎尖培养过程_茎尖培养的类型及其特点_茎尖培养基本原理

    剥取茎尖可用植株分枝或腋芽,但大多采用块茎上发出的嫩芽,因为植株的腋芽不易彻底消毒,容易污染。块茎幼芽长4cm左右,幼叶未开展时切取(不可切用老芽,老芽易分化为花芽),对切取的芽段,先进行消毒。把芽段放入烧杯中,用纱布把口封住,放在自来水池中冲洗3min,取出后在75%的酒精中蘸一下,放入5%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浸20min,再蒸馏水冲3~4次,即可拿到无菌超净工作台上剥取茎尖。

    茎尖培养基本原理_茎尖培养过程_茎尖培养的类型及其特点

    在超净工作台上,将芽段置于30~50倍的双目解剖镜下,用解剖针一层一层地小心剥去顶芽的小叶片,待露出1~3个叶原基的生长锥后,用解剖刀把带有1~3个叶原基的生长锥(0.2~0.4mm)切下,立即接种到试管内营养基上,每个试管只接种1个茎尖,并在试管上编号以便检查。接种完后应登记接种时间、品种、管数、原茎尖带病毒种类等。剥离茎尖、接种使用的解剖刀、解剖针等要求严格消毒。

    一般都配备2套,放酒精杯中,用时取出,用后在酒精灯上烧一下,然后还放酒精杯中,剥离1个茎尖应换1次解剖刀和解剖针,轮流使用,严格消毒,防止杂菌污染。4.茎尖培养接种茎尖的试管,应放在培养室内进行培养,培养室温度保持在20~25℃,光照强度3000lx,每天16h,以日光灯作为光源。2周后茎尖生长点便明显增长变绿。随着茎尖的增长,45d后根据情况将其转移到新的无调节剂的培养基上,茎尖便可逐渐生长成新的小苗。待小苗长到4~5节时,进行单节切段接种到三角瓶内培养基上,注明编号。

    茎尖培养过程_茎尖培养的类型及其特点_茎尖培养基本原理

    经过30d左右再把三角瓶内的小苗单节切段接种到3~4个三角瓶中培养基上。待苗长高10cm左右,直接取2~3瓶进行病毒检测或栽人温室进行病毒检测留1瓶(同样编号)保存在培养室内。经病毒检测确定不带任何病毒,方可确定为无毒苗,才能加速快繁利用。凡检测出有病毒的茎尖小苗应坚决淘汰,同时将培养室保存的同样编号的茎尖苗也立即淘汰。茎尖培养可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用S培养基加赤霉素0.1mg/L、6-苄基腺嘌呤0.05mg/L、萘乙酸0.1mg/L的培养基,培养2~3周后茎尖明显增长,转入第二阶段培养;第二阶段,把茎尖转入MS培养基上,不加任何生长激素,保持温度20~25℃,光照强度3000lx,经1~2个月逐渐长成小植株。

    茎尖培养的类型及其特点_茎尖培养过程_茎尖培养基本原理

    (1)茎尖接种后生长锥不生长或生长锥变褐后死亡。这是因为在剥离茎尖时生长点受伤,接种后不能恢复而死亡。所以,在剥离茎尖时一定细心,解剖针尖不能碰伤生长点。(2)培养过程中茎尖生长缓慢,接种1个月只一点绿色,而不生长。这是培养基萘乙酸浓度不够,应转入萘乙酸含量加大到0.5mL/L以上的培养基上,并把温度提高到25℃左右,促进茎尖生长。(3)生长锥生长基本正常,茎尖基部出现愈伤组织或不生根,这时应把茎尖转入无生长激素的培养基上,并将室温降到18~20℃,以促进根的分化。(4)茎尖愈小形成愈伤组织的概率愈大,分化成苗的时间愈长,一般需经过4~5个月。切的茎尖0.2~0.3mm长,成苗的时间约3个月,因品种不同而有差别,有的需经7~8个月才能成苗。形成愈伤组织后分化出的苗,往往发生遗传变异。这种茎尖苗应通过品种典型比较,证明没有变异才能按原品种应用推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