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基于生态环境分区的山西省气候特征分析资源与环境科学现代农业科技

    11个月前 | admin | 80次围观

    基于生态环境分区的山西气候特征分析资源与环境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14基于生态环境分区的山西省气候特征分析程建业(山西省朔州市气象局,山两朔州036002)摘要总结了山西省的总体气候特征,基于全省各生态环境分区情况分析了其气候特征,并针对各区水土流失情况提出建议,以期促进该省的生态环境恢复。关键词生态环境分区;气候特征;山西省中图分类号S1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1)14-0328-02AnalysisonClimateCharacteristicsinShanxiProvinceBasedonEcologicalEnvironmentDivisionCHENGJian—ve(ShaozhouMeteorologicalBureauinShanxiProvince。ShuozhouShanxi036002)AbstractGeneralclimatecharacteristicsofShanxiProvincewereoverviewed。Climatecharacteristicswereanalyzedbasedonthesttuationofeachecologicalenvironmentdivision。

    Aimingatthestatusofsoilandwaterlossofeachdivision,feasiblesuggestionswereputforwardtoimprovetherestorationofecologicalenvironment。Keywordsecologicalenvironmentdivision:climatecharacteristics:ShanxiProvince山西省位于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的东部,山西省地处北纬34。36一40。44。东经l10。15´~l14。32´,西有吕梁山,东有太行山。中有太岳山,南有中条山,北有恒山,五台山。因横跨半湿润和半干旱2个干湿区,纵跨暖温带和温带2热量带,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且多暴雨。山西省山多丘陵多,主要河流有黄河,海河两大水系。水资源贫乏,自然灾害较频繁,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全省111个县(区)几乎都有水土流失问题,据统计,山西水土流失面积高达10。8万km,占全省山区,丘陵区面积的88%,占总面积的69。2%,严重地制约了山西省的可持续发展。山西省总体气候特征分析山西省距海不远,地处中纬度,但因山脉屏障,夏季风影响不大。

    平均气温在一4~14oC,属于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山西省高差悬殊,有明显的垂直变化气候,地形多样,同时具有纬度地带性。气候特点为气温年较差和目较差均较大,四季分明。春季风沙较多,气温多变;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比较大,高温多雨;秋季气候温和,历时短暂;冬季寒冷干燥。历时较长。西部黄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晋东南的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温度在8~10。北部和中部山地,年平均温度一般在5~7,五台山最低,仅一4。临汾,运城盆地年均温达12~14。气温地区分布总趋向是自南向北,自平川向山地递减。夏季全省普遍高温,7月气温21~26,南北温差小于冬季。全省冬季气温均在0oC以下,南北温差较大。全省年平均降水量400~650ITlln。山西省年平均气温为9。4cc。近5O年山西省年平均温度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增温幅度为0。33oC/10年。气温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20世纪60—80年代中期处于偏冷时期;8O年代后期至今,气温总体呈偏高态势;最近10西省的平均气温为10。4,比常年平均气温(9I4oC)偏高1。0oC。山西省年平均降水量为478。6mm,近50年来山西的降水量总体确实呈下降趋势。20世纪6O一80年代减少趋势作者简介程建业(1975一),女,山西朔州人,工程师,从事气象探测工作。

    福州气候分区_全国气候分区图_世界气候分区

    收藕日期2011-05—26328较为明显,之后8O一90年代后期为相对平缓时期,90年代后期降水有明显的减少。1997年以来的近10年,除1998和2003年外,其余年份降水量都有明显下降趋势,但2002年之后有所回升,目前降水处于正常状态。近3O年来降水量最少的年份分别为1986年(336-3mil1)和1997般而言,生物因素(物种,种群,群落等)及非生物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地貌等)都不同程度地对生态系统恢复和效果产生影响,因为生态系统的形成,结构和功能是多种因素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结果,非生物和生物环境因素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所谓的自然条件。即生物生存所依赖的大环境和小环境。具体定居位置则通常由小环境决定,大环境决定生物定居的大范围。因为气候是大尺度下生态系统的主要决定因素,所以气候(降水量,干燥度,积温等)对生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l-s]。从山西的生态资源概况来说,山西属于土地资源相对短缺,水资源及森林植被资源贫乏的省份。山西水资源的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山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460m3左右,只占全国平均水平的l7%,世界平均水平的4%。近年来,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山西有向"暖干化"变化的趋势,降水量的减少导致地表径流量,水资源总量等均呈下降趋势,造成省内多条河流断流干枯,湿地退化,也使山西西部,西北部地区土地沙质荒漠化发展,进一步对山西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1暖温带半湿润落叶阔叶林与森林草原褐土区该区位于恒山以南,吕梁山以东的广大地区,面积约11。2万km。,占全省面积约71。8%。该区河川径流量不大,大部分河川径流深不足50mm。年积温高于2800oC,有的地方可达4400oC。年平均气温7~13,最冷月气温多不低于一1O,极端最低气温高于一27,年降水量450—650nlln,集中在夏季;气候温和,大部分地区干燥度小于1。6;较低山地以草灌为主,土壤以褐土为主,山区植被茂盛,以针阔混交林为主。该区的中部及南部盆地水土流失严重,其盆地及周围山地,入口稠密,农耕地多,植被常遭人为破坏,土壤侵程建业:基于生态环境分区的山西省气候特征分析蚀较严重。东南部地处黄土高原东南,降水较多,山地森林植被覆盖较好,水土流失较轻。由于能源重化工工业集中分布在城市,工矿区,大气和水质污染相当严重。该区生态恢复应以生物措施为主,要加快草场建设,合理封山育草,大力种植牧草,灌木。恢复草田劳作,提高森林覆盖率,建立保水固土,涵养水源,乔灌结合的"保护型"林业基地。2。2暖温带半干旱森林草原与干草原褐土区该区属黄土高原的一部分,位于吕梁山以西黄河沿岸的狭长地区,面积约2。

    全国气候分区图_福州气候分区_世界气候分区

    4万km,约占全省面积的15。4%。河流多伏汛型,且多短促,年径流量中等,径流深50~70mm。该区年平均气温7~10,年积温2800~3200oC,无霜期135~150d。年降水量150~550mm,气候温和,干旱,干燥度1。6-2。0。北半部植被以耐旱草本为主,南半部植被以灌木为主。该区大部分为黄土覆盖,水蚀,风蚀都较为严重,生态恢复应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进行综合治理,退耕陡坡,种草造 林,发展以水平梯田为主的农田建设。 2。3 温带干草原栗钙土区 该区位于恒山一黑驼山一人马山以北,即内长城以北 到外长城以南的山间盆地,该区地处海河支流和黄河支流 上游,面积2 万km2,约占全省面积的12。8%。该区年积温一 般在2200~2800。无霜期120~140d,最冷月气温在一1O 以下,年平均气温2~7,极端最低气温一27,年降水量 400mm左右,降水集中在7—8 月,气候温凉干燥,干燥度在 左右;河川径流量少,多春旱,径流深大部分在10~25mm。植被稀少,灌木丛优势种为柠条,枸杞,红柳等。其他带性植 被为典型草原,建群种以长芒草,艾蒿,铁杆蒿及大针茅为 主。该区水土流失和风沙侵蚀较为严重,即被黄土广泛覆盖 的山地,高原,盆地,特别是该区煤炭资源的开发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该区西部风蚀严重,治理重点应以防风固沙 为主,治理模式为灌草上山,草田轮作,粮田下川,发展畜 牧。该区东部盆地区的生态恢复与植被建设应该在工矿区 采取"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方针,以退耕还草, 封山育林为主,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新的土地被破坏。 结语全球气候变暖加速了大气环流和水文循环过程,引起 水资源量空间上的分布变化,使严重洪涝和大范围干旱等 极端天气灾害的发生频率和量级进一步提高H。q。这可能使 山西的水资源问题更加突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极 为不利。而生态环境的恶化,反过来又会加剧自然灾害发生 的频率和强度。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必然波及到社会生态 环境,使其质量降低,从而影响社会发展和进步,使山西可 持续发展面临十分巨大的压力。而水分问题的解决最终要 靠生物措施的正确实施。就生态恢复而言,应该尊重自然, 因地制宜,分区采取相应措施,并做到点面结合世界气候分区,只有这样才 能使山西的生态恢复和植被重建朝着科学有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1]谢立勇,郭明顺,曹敏建,等。东北地区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与措 施加。中国科技投资,2009(7):59—60。 【2】林学春,于淑秋。近4O 年我国气候趋势【JJ。

    气象世界气候分区,1990,16(10):16—21。 朱蕾,史云鹏,李洪林。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nN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19):152。 [4】李树勇,周顺亮,徐巧初,等。江西省农业气候资源区划[J】。江西农业 ,2007,19(2):102—105。 【5】张旭阳,李星敏,杜继稳。农业气候资源区划研究综述fJl_江西农业学 报,2009,21(7):120—122。 【6】赵学艺。山西省生态农业经济类型区分区研究IJI。中国生态农业学 报,2005。13(2):183—186。 (上接第326 新生对流云团生成发展,4:30—5:o0对流云团发展到最为 旺盛时期,一53冷云顶面积约为6800km,该对流云团在 本站上空滞留时间约1。5h,是造成吉安市多个县出现暴雨, 大暴雨天气的主因。 雷达资料分析本站上空有中尺度的对流云团,后侧有环状槽口,对应 相时次的速度产品,可能存在后侧人流区。在速度图上还可 以看到,第三象限处低层存在辐合,本站上空有"逆风区" 存在。"逆风区"的存在是雨团在该地维持的主要原因。 结语此次暴雨天气主要水汽通道为低层700hPa 的西南水 汽输送及风速的辐合。

    500~925hPa 均为辐合上升运动区。 (上接第327 排,门板,木床,大件泡沫塑料等适合漂浮的材料,进行水上转移。注意不要单身游水转移;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 塔);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一定要迅速远 离,不可触摸或接近。在山区注意山洪等地质灾害,应避免 涉水过河,防止被山洪冲走;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等 伤害。遇险要保持冷静,听从指挥,向较高地方转移,尽快撤 离危险区,不要沿沟谷往下跑而要向两侧高处快速躲避。 被困时应设法与外界取得联系或发出求救信号。洪水过后, 最强上升区在6oo~850hPa。暴雨期间在对流层中下层有切 变等低值系统的配合,高空有低槽配合东移,地面受静止锋 影响以及低层弱冷空气侵入触发了对流不稳定造成的。分析 表明:低层辐合,高空辐散的有利配置,给暴雨天气的出现提 供了有利的环境场条件。暴雨落区在850hPa 切变的南侧, 700hPa 低涡路径的南侧以及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偏南--N。 王兴菊,杨忠明,陈贞红。安顺市一次特大暴雨过程分析评估[刀。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015—2019。 【2】欧阳也能,余高杰,田泽芸,等。

    常德市2010 月19日暴雨过程分 析【J]。贵州气象,2010,34(S2):59—63。 曰山东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0(12):358—364。 月19日景德镇地区暴雨过程分析[J】。河北 农业科学,2010,14(9):138—139。154。 要服用预防流行病的药物,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避免发生传 染病。 参考文献【l】周文志,黄光总,林建新,等。青狮潭暴雨气候特征统计分析[J】。气象 研究与应用,2009(4):10—13。 【2】阳擎,陈翠敏,林开平。南宁市暴雨时空分布特征『J1。气象研究与应 用,2008(1):34—36。 【3]王晓生,张锦镔,姚健,等。乐清市城市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J]。现代 农业科技,2010(3):307—308。 [4】何慧,陆虹,欧艺。强台风"黑格比"暴雨洪涝特征及成因分析[J】。热带 地理,2009。29(5):440-444。 329

    发表评论